中國傳媒聯盟 據 保健時報 訊: 田工業園無污水處理廠,企業向裸露明渠排污無人管 2014年02月11日,保健時報社以“河北玉田縣政府放任企業違法生產侵害居民健康”為題報道了關于在“玉田工業園區”所轄的后湖工業聚集區內,唐山古玉煤焦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玉煤焦化公司)經常排出濃煙和刺鼻氣味,嚴重影響當地村民的生活秩序和身體健康的現象。 報道刊發后,據當地群眾反映無明顯效果,并又向本報反映了以下問題。
再訪:仍有企業違法生產排污侵害村民健康 為驗證玉田工業園區內的整改效果,本報記者于3月12日再次來到玉田縣后湖工業聚集區。接近后湖工業聚集區時,記者很遠就看到:位于玉田工業園區管委會辦公樓西南方向的唐山邦力晉銀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邦力晉銀公司”)的一個矮煙筒里排出黑色的濃煙,偶爾還會排出藍色的煙塵。 驅車環繞該企業外圍,記者還看到企業有3個直徑約1米粗的水泥排污管道正在向其南側一條排污溝渠內排出灰黑色的污水,污水沿著溝渠一直向西流淌。而園區內的溝渠是沒有鋪設任何防滲漏層的簡易地表明渠。記者下車用PH試紙對污水當場測試后發現,“邦力晉銀公司”排污口附近的污水PH值是9,說明污水酸堿度呈堿性。
為了詳細了解企業排污情況,記者來到“邦力晉銀公司”南門,向安保人員言明來意,請協助記者聯系企業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 安保人員用電話通報后對記者說:“你們要找誰?不說出具體人名不能進廠。” “我們是從北京來的《保健時報》社的記者,第一次到你們單位,不認識你們單位的相關領導,請電話聯系一下你們辦公室負責人,給通報一聲。”記者對安保人員說。該公司安保人員仍然重復此前說法,拒絕記者進入廠內。
“邦力晉銀”向裸露明渠排污,嚴重影響群眾健康 “秀才遇到兵,真是有理說不清”。記者隨后來到玉田工業園區管委會綜合辦,把情況向辦公室的負責人講述一遍,請求管委會的工作人員協助記者進廠了解排污情況,以及該企業是否取得合法生產手續等。綜合辦的負責人電話與管委會主管環保的張副主任說明了情況,后又與王副主任電話匯報了情況。經過園區管委會領導的協調,“邦力晉銀公司”負責環保的副經理張國強來到了管委會,在會議室里張國強說,邦力晉銀公司是在2012年末開始試生產的,時至今日一直是在試生產階段,企業有環評手續,但未進行驗收,所以試生產驗收正在申報中。 關于煙囪排出藍煙的現象,張國強解釋說,主要是合成氨產生的廢氣,在處理廢氣的時候水量小就會出現藍煙。至于煙囪向空中排放黑煙的問題,一開始張國強不承認存在這種現象,當記者打開相機給其看拍攝到的圖片后,張國強一時無語了。 而關于堿性污水問題,張國強解釋說:“企業自己有一個終端污水處理,能達到二級處理水平,滿負荷運轉可以日處理污水2400噸。但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廠一直沒有投產,企業生產、生活污水自己處理后只能直接外排放到廠外的明渠內。邦力晉銀公司自己打4口百米以上的深水井,取地下水用來生產,目前企業日需水量約400噸。企業的污水處理廠向廠外明渠排放終端污水大約40-50噸/日。企業日消耗無煙煤(也稱作‘白煤’)700多噸用于生產‘合成氨’原料氣。” 在交談中,張國強還說在“兩會”期間,河北省環保廳的相關人員以及唐山市環保局的人員都到工業園區來檢查過,并沒有對邦力晉銀公司下達過指令。 另外,2013年唐山市和玉田縣環保局曾對邦力晉銀公司罰款35萬元。今年,玉田縣環保局又罰了5萬元。 企業的一位不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的相關環評審批文件等資料是保密的,不能提供給記者查閱。 而2008年開始實施的《河北省環境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辦法》第九條規定,按環境影響評價批準文件的規定需要進行試生產或者試運行的建設項目,其建設單位在試生產或者試運行前,應當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在試生產或者試運行期間,建設單位應當將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投入使用,并落實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有關項目設計文件規定的環境保護措施。 建設單位應當自建設項目試生產或者試運行之日起3個月內,向負責審批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進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的竣工驗收。 第十條規定,排污單位應當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并按排污許可證的規定排放污染物。
唐山邦力晉銀化工有限公司 唐山邦力晉銀化工有限公司自2010年8月份開工建設以來,從籌建到投產,歷時16個月,完成了管道打壓、管道升溫、設備調試等各項前期準備工作,2012年12月正式試生產,創造了同類行業開工建設的最快速度。 唐山邦力晉銀化工有限公司,由唐山邦力大銀化工有限公司與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農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慶豐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四個骨干企業的強強聯合。而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最大股東。 該項目總投資21億元,占地700畝,總建筑面積16.6萬平方米,購置設備1380臺(套),主要采用國內最先進的合成氨聯醇裝置等生產設備,以及白煤連續氣化、余熱發電等先進技術,生產合成氨、尿素和甲醇等產品。該項目是玉田縣為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退二進三、培育支柱企業、促進科學發展而謀劃建設的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和化工產業支撐項目。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年產合成氨52萬噸、尿素80萬噸、甲醇7.4萬噸;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上繳稅金1億元。 玉田縣工業園至今無污水處理廠 園區管委會負責城建的楊海軍主任對記者說,關于污水處理廠一直沒有投產的原因,是工業園建設的時候考慮邊建設邊上企業,因特殊原因污水處理廠在建設上出現些問題,沒有按期建成投產。園區內的企業只能把生產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到廠外的溝渠內,再通過溝渠引導污水流向園區西邊幾公里外的河里。污水處理廠預計3月中旬能開始試運營,正式運營估計要到5月份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三十六條規定,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準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并處罰款。 “以罰代管”是變相“縱容”企業非法生產 下午,記者電話向玉田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就相關事情進行了反饋,邦力晉銀公司非法生產1年之久了,企業通過無任何防滲漏設施的溝渠直接排放污水,經地面流淌、自然沉降的排污方式排污,市、縣兩級政府主管部門以罰代管,置若罔聞。就此記者請相關部門給出一個解釋,但一直未果。截止記者發稿時,玉田縣有關部門及邦力晉銀公司一直無答復。 當地群眾講,在河北玉田縣,環保局“以罰代管”,罰款之后,放任企業違法生產、非法排污。這已經形成了一種“姑息養奸”的潛規則,哪兒還談什么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啊!簡直是我的地盤我做主,這是嚴重的褻瀆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對抗中央政策方針的行為。 關于河北玉田縣工業園區內的企業涉嫌非法生產和排污,長期影響當地村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和身心健康而得不到有效根治的現象。
河北玉田縣工業園區內還有多少家沒有被發現的非法排污企業呢?這狀況在中央政策的高壓下和人民群眾的監督下,希望會很快得到整治,還給當地人民群眾一個良好的健康環境。本報將繼續予以關注。(保健時報記者:鄂鳳鳴、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