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大桂網 訊: 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三十多年,中國的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了前公司時代到公司時代的轉變,如今又進入到了創富時代。
如今,中國民營企業已經走過了最原始的野蠻生長階段,許多企業面臨發展的內外困境,如何建立真正的現代企業制度,走出發展困境成為關注和研究的焦點。曾有權威機構統計過中國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僅2.5年,集團企業平均壽命7-8年,與歐美企業平均壽命40年相比相距甚遠。中國企業數量眾多,但生命周期短,重復走著“一年發財,二年發財,三年倒閉”之路。
有著“商界思想家”之稱的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在其《野蠻生長》的書中就曾提到,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根除發展中的“原罪”就需要做到“資本社會化、公司專業化、經理職業化、發展本土化”。這實際上就是指出,民營企業要從非理性的野蠻生長逐步走到理性發展、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來。
其實也有不少企業,從白手起家創業開始,穩定的發展十余年。有知名財經媒體人指出,“專注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十年左右的企業,其戰略、運營都相對成熟,是中國經濟未來的重要支持力量,也為中國經濟持續創造價值的關鍵。”
筆者在走訪多家經營十多年的企業時,不少企業高管曾很坦誠的指出,中國的民營企業要想很好的生存并取得較大的發展,需要具備很多必備的因素。在發展中也都曾遇到過很多困頓時刻,特別是在企業由小到大,為適應政策和市場環境變化時的各種轉型經歷了很多困難。企業內部轉型發展和外部競爭的加劇都讓企業的管理者不得不做出更多的思考。在轉型摸索期,企業的創業者也要適應從創業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轉變,積極借鑒和學習其他優秀企業成功的管理經驗,并根據自身實際摸索出一條適合自身企業的管理和經營哲學。不斷發展,不斷學習,這是許多優秀企業共同的成功經驗。
馮侖在多個場合也特別強調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民營企業要做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公民”。這也是如今很多民營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品牌得到消費者認可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企業高管都曾指出,企業的管理者總在不斷思考,希望能找到一個在迅速擴充自身實力的同時,兼顧員工發展需求和社會責任,滿足公眾公司規范化管理要求的健康發展方向。 筆者在走訪擬申請在深交所上市的高新技術企業——深圳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管時候,他們指出,可比克科技在經歷了十余年的摸索發展后總結出了一些經驗。“只有富有責任感,學會放慢腳步思索的一群管理者,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使命感,才有能力逆風而行,將企業做大做強,建立現代的企業制度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向理性、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這一點,正在走向理性科學發展之路。”可立克科技的一位高管如是指出。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