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解放軍中將傅連暲誕辰120周年之際
在傅連暲革命生涯中,歷經坎坷和磨難,但他無怨無悔,跟著黨跟著毛主席堅決干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從未動搖過,用其精湛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全心全意為大眾服務。在中國革命的艱難歲月,他救治了一大批紅軍指戰員特別是中央許多領導的傷病,為革命立了大功。在長征路上,由于大家對傅連暲的信任和崇敬,傅連暲簡直成了一個包醫百病的專家,不僅內科、外科,還有牙科、眼科,女同志生小孩也請他接生。被包括毛澤東在內的紅軍將士們尊稱為“紅色華佗”。在延安時期,正如毛澤東指出的在150萬人口的陜甘邊區內,有100多萬文盲,兩千巫神,迷信思想深深影響著廣大群眾。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傅連暲組織力量,免費為群眾治病,并不斷宣傳科學衛生知識,受到邊區軍民的熱烈歡迎。建國后,傅連暲主要負責中央保健工作。傅連暲從事醫療職業幾十年如一日,由于他高度的責任感和醫術上的認真細致,無論是負責毛澤東與其他高級干部的醫療保健工作,或是在為眾多的傷病者進行醫治的過程中,都未發生過醫療事故或差錯,中央領導人都非常信任傅連暲,這是何等的難能可貴!
同時,培養人才,總結經驗,開展學術討論,普及衛生常識,倡導中西醫結合,著書育人等方面,傅連暲都付出了無數的心血和精力。
傅連暲祖籍福建長汀河田伯公嶺, 1927年始為革命工作,從事醫療救死扶傷時間長達40年之久,功績卓著,是我黨我軍醫療衛生工作創始人、開拓者、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央衛生部副部長,軍委總后勤部衛生部第一副部長,當選中華醫學會長,為全國政協第二、三屆常務委員。中共“七大”候補代表、“八大”代表。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勛章,為當時醫務人員獲得最高軍銜的三人之一。傅連暲的一生是革命的戰斗的一生,然而又是曲折坎坷的一生。他屢次遭遇殺頭的危險,然而一次又一次地經受了生死的考驗,跟著共產黨,義無反顧。正如毛澤東贊揚他的那樣:“他一下了革命的決心,就不再動搖。” 愿天底下有更多的人研究發掘傅連暲精神,將其“醫魂”“醫模”發揚光大。(特邀撰稿人:袁躍華 長汀縣政協副主席 傅應祥 長汀縣公安局退休干部)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