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部新聞網 訊 (記者文峰 宋健) 李玉田,1961年出生于陜西省扶風縣,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委員,西安美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安美院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西安美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陜西國畫院畫家,江蘇省國畫院畫家,西安中國畫院畫家,西安市政協委員。陜西省美協首屆美術創作一等獎獲得者,2014年入選陜西省優秀中青年畫家提名展。
李玉田教授寄情山水,志存高遠,被譽為當代中國畫壇的一匹“黑馬”,備受書畫界和大眾關注。他的山水畫多表現自然和鄉土題材,風格趨于雄渾博大、蒼勁有力,很注重黑白灰、疏密、靈動厚重的對比和協調關系,營造畫面的靈動和通透感。其“三足立鼎”的藝術理論,獨樹一幟的飽滿式構圖,聚精會神、盡善盡美的創作態度,在當前浮躁功利的藝術圈里,樹起了一桿旗幟鮮明的“李玉田符號”,無疑給人以美的享受和震撼。2004年《月是故鄉明》入選第十屆全國美展,2009年《香陣沖天祭汶川》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今年的《喜迎春》又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連續三屆入選全國美展,讓李玉田成為全國美展中的“常勝將軍”。如果說從2004年—2014年三屆全國美展見證了李玉田藝術創作的輝煌,那么在其背后,也浸染著他15年艱辛的藝術探索之心血。
采訪中李玉田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提出了催人奮進的“中國夢”,這是中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如何用藝術的語言和形式來詮釋“中國夢”?倍受鼓舞的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夢”就是中國的復興之夢,這個夢包含著中國經濟的高度、文化的高度及綜合實力的高度。但在創作的時候,用什么樣的語言去表達這個主題呢?思索之后,我選定了珠穆拉瑪峰,因為它是“世界屋脊”,它最能貼切的體現當今中國站立起來的高度,代表著中國的復興、強大。珠穆拉瑪峰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這個大的主題定了之后,我終于松了口氣。但如何詮釋這個夢呢?“中國夢”預示著祖國的春天,預示著一種祥和,同樣這種表達的藝術語言也應是中國式的語言,迎春花應該是最典型的代表。迎春花是在冬末早春料峭的寒風中綻出一串串金黃色的小花,它無疑是最能代表春天到來的最妥帖的語言。于是在珠穆拉瑪峰腳下綻放著簇簇迎春花的《喜迎春》終于創作完成。朵朵張開燦爛笑容的迎春花象征著團結的中國人民擁抱“中國夢”的喜悅,而珠穆拉瑪峰則寓意著中國的復興和崛起,重要的是這種復興和崛起是自信的,和平的,是花好月圓的,不是爭春,不是以犧牲人類的利益來鑄就自己的輝煌。
李玉田在完成作品之后的感想中有一段話最能闡釋這幅畫的思想情感:月光灑滿珠峰的時刻,迎春花綻放在心上。請張開你的雙臂擁抱,中國千年的夢想。《喜迎春》這幅作品歷時幾個月,從主題、構圖和時代性上都頗費心血。在這幅畫中,他摒棄了山水畫的一些常規技法,用畫樹的手法畫花,實現了山和畫的完美結合,整幅畫面透露出一種詩情畫意的境界。求新求變,不斷探索,超越自我是他一直以來所孜孜追求的,可喜的是第十二屆全國美展給了他一個完美的答案。
《月是故鄉明》是2004年李玉田為第十屆全國美展創作的作品,這幅作品的創作是源于他在青海、新疆采風時看到駐守邊疆的官兵有感而發。他們常年駐守邊疆,默默奉獻,其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情感不言而喻,因為這個,更讓他聯想到了隔海相望的臺灣同胞,也該會在月圓的日子里渴望與大陸的家人團圓吧!情到深處,他的創作沖動很是濃烈。《月是故鄉明》里的山是堅實渾厚的,寓意著祖國永遠敞開著它深沉美麗的胸懷迎接海外的赤子,而圓圓的月亮永遠照亮著游子歸鄉的路。
《香陣沖天祭汶川》是2009年為第十一屆全國美展創作的作品,這幅作品的創作背景是讓人心痛的那場汶川大地震。汶川地震發生前的15天他還在那里寫生。每年春天、秋天他都要去那里寫生,那里的人非常友好。就是這個地方卻遭遇了讓人心殤的苦難,老鄉們的家園一下子被毀了。心痛和悲傷讓李教授情不自禁,于是他冷靜下來開始創作《香陣沖天祭汶川》。作品中,菊花傲霜而立,代表著逝者雖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他們的精神不滅,如同畫面里團團菊花煥發出勃勃的生命力,背靠著祖國的大山,讓人們重拾希望,重建家園。
今年的《喜迎春》也是在“中國夢”這個大背景之下創作的一幅作品。連續三屆入選全國美展,這源于他15年來不斷到生活中感受并與這個時代同呼吸共命運。作品只有具備了時代性,才有感染力和生命力。這是他山水畫探索的第一要義。
其次,中國山水畫的創作要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自古以來,中國畫便與詩有不解之緣。趙孟頫在《論畫品》中說“畫謂之無聲詩”,一語道出了詩與畫之間魚水關系。無論是《月是故鄉明》、《香陣沖天祭汶川》還是《喜迎春》,他的這幾幅作品都在努力體現著這種境界,讓觀者在看畫的時候猶如在賞讀一首詩。
創新是亙古不變的法則,對于中國山水畫更是如此。前人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藝術經驗和藝術樣本,但我們不能泥古不化。李玉田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因為時代在發展,人們的審美也在發生變化,畫家只有在表現時代的同時,不局限于繪畫的格式,以新的主題,新的表現求新求變,彰顯出自己的藝術個性,這樣才會破繭成蝶。如果不能走出古人的影子,一味依賴生活,不加工、不升華,沒有自己的藝術語言,那將成為自己藝術的陰影。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