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恭先生精心創作(資料圖)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網 訊:晚年如何度過,才算是幸福?有的人認為,吃好、穿好、玩好;有的人認為,好表、好車、好房;有的人認為,無病無災;有的人認為,兒孫繞膝……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答案。可是這都是普通老人的答案。當我問起,河南省淮陽縣耋耄老人張卓恭時,他的回答,著實讓我吃了一驚,如果您在場,恐怕也會為之一振。 “幸福是什么?讓我說,幸福就是與人為善,就是老有所求,就是做一件對人、對己、對國家都有益的事情。這件事情,不在乎大小,只要盡力做,而且做到了就是幸福。”筆者乍聽起來有些愕然,但和老人交談起來,覺得老人的話,不僅很對,而且富有哲理。
今年79歲的張卓恭先生,是一個退休干部。退休前,一直在政府部門當干部。從十幾歲就參加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勤勤懇懇奉獻了幾十年。按理說,退休后,也該享享清福了,別說他的幾個孩子都十分孝順,就是他和老伴的退休工資,也能過上豐衣足食的生活。然而,他們卻沒有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生活,卻選擇了與眾不同的方式,過著更加有意義的生活。 張卓恭老人從小就酷愛書法,讀私塾的時候,先生就夸他的字寫得漂亮,將來一定能寫一手好字。參加工作后,盡管他非常繁忙,但他扔忙里抽閑練上幾筆,長此以往,無論走到哪兒,他小有名氣的筆桿子,每逢搞什么慶祝活動,需要寫標語和條幅,實在找不到人書寫的時候,常常有他親自動筆,其實有不少專門給人寫字的人,看了張卓恭先生書寫的標語、口號,也常自嘆不如。 由于他在長期的工作中,始終沒有丟下手中的筆,所以,他的字,無論是楷書、行書,還是隸書、篆書等字體都有他自己的特點。尤其是篆書,幾乎能和專業書法家相媲美。所以,他一直在想,等到自己退休了,就好好練練字,并向名師請教,做一個名符其實的書法家。 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而且有一定的書法功底。所以,他從淮陽縣黨校副校長位置上退下來以后,在還沒有感到寂寞和失落的時候,就找到了新的崗位,而且是一個“只有生命在,就退不下來”固定崗位。那就是在他簡易的書房里,放上一個不大的寫字臺,他就給原來的書房起了個非常有意義的名字“鐵硯齋”,他本人理所當然地成為“鐵硯齋主人”。從那時起,為了實現他做一個書法家的心愿,他就整天與筆墨紙硯相伴,在苦苦筆耕中尋找樂趣,尋找幸福。在機關時,還覺得自己的字寫得差不多,但真的想著專業書法家,尤其是和淮陽、周口、開封市等地專業書法家比起來,還真有不小的差距,看到差距,找到不足,張卓恭就更加努力地練字,甚至從基礎練起,為了使自己的技藝盡快得到提升,他多次向周口、開封等地的書畫家請教,并帶上自己的作品,請他們點評。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不間斷的苦練,張卓恭先生的書法水平民明顯提高,這才真正和專業書法家相媲美,有的地方,比他們還技高一籌。 既然做了“鐵硯齋主人”,就要有自己的“主”打作品。在和朋友交流中,張卓恭了解到,有人書寫《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古典文學四大名著,有人書寫四書五經,也有人書寫毛澤東詩詞等等,“我寫什么呢?”重復他們的勞動沒什么意義,于是,他就和老伴一起,冥思苦想自己要寫的東西。正在他為自己要寫的東西犯難的時候,他從一個老朋友的壽宴上得到啟發:無論啥時候,無論是誰,都希望自己長壽,都希望家人平安。既然如此,何不在“壽”字上做文章?然而,如何做好這篇“壽”字大文章,卻讓張卓恭先生陷入了深思。在他老伴的開導下,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把一萬個寫法不同的“壽”字,用篆體寫法,寫在不同時代、不同式樣的樣瓶上,寫成《百瓶萬壽》。這個前無古人的大膽設想,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并且把它做好,談何容易!”不管難度再大,老頭子認準的事情也要堅持做下去。“在接受采訪時,張卓恭的老伴告訴筆者,張卓恭是個意志非常堅定的人,他只要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好,對這一點我很有信心,所以我就大力支持他,孩子們也支持他,都希望他老有所為。 于是,他就著手考慮如何把不同寫法的“壽“字,寫到先照著原樣畫出的樣瓶上。如果把每一個”壽“字分開單寫,憑他的能力,完全不費吹灰之力,但把一百個不重樣的”壽“字,非常協調地寫在一個樣瓶上就不那么簡單了。至今他仍清楚地記得,創作第一個《百壽瓶》的艱辛過程。張卓恭在接受采訪時深有感觸地說,有時候,為了一筆一劃,甚至是一勾一點,如何寫好看,如何搭配美觀,他就要在腦海里構思大半天,可寫上去還是不滿意;有時候把整個瓶上的”壽“字快寫滿了,有一個不滿意,就要毀掉重新寫,就這樣寫了毀,毀了再寫,反反復復,花費了20天終于完成了第一個《百壽瓶》的創作。 張卓恭先生告訴筆者,盡管現在拿出來看那幅作品,還有不足之處,但在當時,他們仍是非常高興的,甚至為此流出了眼淚。 有了第一幅《百壽瓶》的創作成功,接下來他們書寫的信心更足了,干勁更大了。為了尋找史料記載下來的那些不同朝代的樣瓶,他們的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轉眼間,不同尋常的十年過去了,張卓恭夫婦費盡千辛萬苦,終于完成了六套《百瓶萬壽》的創作。“我們有四個孩子,每人給他們一套,我們老兩口自己收藏一套。還剩下一套,在合適的時候,無償捐獻給國家一套。“當筆者問到為何向國家捐獻時,張卓恭先生意味深長地說,過去,我們家里很窮,是國家把我培養成一名干部,老伴成了人民教師,盡管我們在不同崗位上盡職盡責工作了幾十年,但與國家對我們的培養教育的恩情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到死我們都報答不完。所以我們老兩口就決定拿出來一套,在合適的時候,把它無償捐給國家。 張卓恭老人,《百瓶萬壽圖》夙愿實現了,按說,他們這時候真該停下來稍事休息了。可是他們不但沒有休息的想法,反而有了更大的心愿,“在我們有生之年,爭取完成《百瓶萬福》、《百瓶萬喜》、毛澤東十四首詩詞六體書法創作,目前已經完成了所有字的六體寫法的收集整理工作,我想用不了幾年就能全部完成,之后再規劃下一步的創作計劃,總之,生命不停息,我們的創作的步子就永遠不會停下來。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這就是張卓恭先生和他老伴的晚年幸福生活,他們的幸福,與人于己,與國家都是有益的。 “張卓恭是老好人“,無論他的同事,還是鄰居無不這樣評價他。盡管他寫字很辛苦,但對那些向他求字的人,只要有需要,只要心誠,他們都有求必應,至于潤筆費,張卓恭先生看得很淡,他說:”人不能把錢看得太重了,和緣分、親情、友情相比,我還是更看重后者。我書寫的這些字,無論‘壽‘字,還是’福‘字、’喜‘字等都是給人送吉祥、送祝福的,是與人為善。看到他們因為我送去的字得到了吉祥,得到了長壽,我也就高興了。心情愉快,我的身體就好,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別人送祝福,送吉祥,這樣如此生生不息,循環下去,我和老伴就是苦點累點也是幸福的。“(作者李廣義系國際書畫藝術網執行總編) 當代篆書名家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