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與會嘉賓系列報道② ![]() 優勢資本董事長吳克忠已經確定參加出席由商界傳媒集團主辦的“大變革與新起點——2018商界領袖新年論壇”。2018年1月24日~25日,他會在年會的圓桌論壇“資本視角下的產業變革”與其他四位嘉賓展開熱烈的討論。想要現場聆聽吳克忠演講,點擊圖片即可報名。http://m.kanshangjie.com/Club/Detail?id=1000004 2002年,38歲的吳克忠回國創立優勢資本。至今(2010年。編者注)已先后注資61個項目,其中16個項目已經成功在全球各大交易所上市,投資回報率最高達50倍,平均達7~8倍,而私募業界的平均水平僅為200%~300%。 外表憨厚的吳克忠,翻越了怎樣的厚重人生,布謀了怎樣的資本棋局,才積攢下如今驚人的爆發當量? 股評家初出茅廬 1990年代初的上海灘,資本市場風云初起。1990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市,一扇厚重的資本大門緩緩向民眾開啟,懵懂而無序。 這一刻,吳克忠26歲,已在上海交大畢業留校任教3年,教授技術經濟。1989年,人民銀行牽頭籌備證券交易所,上海交大順勢率先開設證券課程,吳克忠也順勢主動申請轉向了證券教學。在這一中國證券的啟蒙階段,他大量查閱國外證券市場的資料,邊教邊學,很快成為上海知名的證券研究者。 上交所成立后,剛剛創刊的《上海證券報》慕名邀請吳克忠撰寫股評。從1992~1993年,幾乎每期《上海證券報》上都有吳克忠的股評文章。每天股市一收市,就有很多編輯排隊等他的稿件,寫完一頁傳真一頁。 1992年,時任福建省副省長的劉明康,在報紙上看到吳克忠關于證券市場和企業改制的文章,覺得非常有見地。他隨即派人邀請吳克忠去福建考察,為幾家具有上市潛質的企業出謀劃策。這其中就有曹德旺的福耀玻璃。 當時的福耀玻璃還坐落于福清市高山鎮。曹德旺自1983年承包了這家破舊的鄉鎮玻璃小廠,八年奮斗,將福耀玻璃打造為福建知名的民營企業。1991年,福耀玻璃成為福建省第一家公開發行原始股的企業,每股價格1.01元。 在吳克忠去之前,福耀原始股的公開募集很不受待見,于是,不得不通過政府機關層層攤派才得以勉強發行,還招得怨聲四起。 ![]() 福耀玻璃遍布全國 吳克忠在破舊而又熱火朝天的福耀工廠里,見到了曹德旺。那時,全國各地都擁有中小型玻璃廠,管理粗放技術落后,都以生產普通的平板玻璃為主。曹德旺卻獨辟蹊徑看到了汽車玻璃這一潛力巨大的細分市場。 吳克忠開始興奮了:勤勉不懈的企業家和前景大好的項目,已經為福耀玻璃蓄積了充沛的市場勢能,只需要資本市場的輕輕一撥,這股能量便能如決堤之水一般沖擊市場。 正是為此,曹德旺不遺余力地運作福耀上市。只是因為地處偏遠的福清,遲遲打不開邁向上海資本市場的通道。而對證券市場了如指掌的吳克忠,正是曹德旺渴求的“上市軍師”。 吳克忠爽快地答應了曹德旺的邀請。他向記者回憶:“福耀原始股發行價為1.01元,每股盈利大概六七毛,當時我們估計市盈率為五六十倍,在上海證交所上市之后股價應到30元以上。” 有一次,幾個聽吳克忠分析股票的大戶攔住他問:吳老師帶身份證沒有?驚訝中的吳克忠回答:帶了。于是,幾個大戶帶上五六個提著巨額現金的馬仔,連求帶哄地讓吳克忠領著他們直奔機場,到福清去坐地搶購福耀玻璃的原始股。 進入神奇的世界 以前在二級市場費盡心機地猜測上市公司動向和老板的想法,即使贏利也只是用百分數計算。而在這里卻可以與上市公司老板站在同一戰壕,進而攫取以倍數計算的價值。 吳克忠在關鍵時刻出手相助,并始終與福耀站在一起,為了感謝這位“上市軍師”,曹德旺慷慨地贈送了3萬股原始股。出于對福耀上市的預期和自己判斷的自信,吳克忠自己又東拼西湊以2~3元不等的價格收購了3萬股原始股。 1993年6月,福耀玻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一開盤股價從2元多猛漲至近50元,吳克忠手里的6萬股立馬變現為200萬元的資金! 1993年7月,吳克忠遠赴美國西南路易斯安那大學學習,拿到金融碩士學位后,他闖進了華爾街,先后就職多家專業投行機構,從事幫助企業上市的賣方業務和私募基金投資的買方業務 如果不是2001年那場震驚全球的 “9.11”慘劇,或許吳克忠還會繼續研習下去。當時他判斷,美國經濟很可能就此出現大逆轉、步入長期衰退期。而另一方面,國內資本市場已經日趨成熟、生機勃勃。羽翼漸豐的他開始籌劃歸國事宜。 恰在此時,一位老友向吳克忠伸出了橄欖枝。此人名叫陳榮,10年前只是一個大戶股民,是吳克忠股評會的忠實聽眾。 2002年底,吳克忠成立優勢資本,合伙人是吳克忠和陳榮,其中吳是最大的個人股東。優勢資本初期資金規模1.1億元,出資人包括陳榮和一些美國投資者。 乘法在哪里? 美國歸來的吳克忠,第一個引進了國外流行的Pre-IPO投資模式。他將優勢資本定位于企業價值的發現者,抓住企業上市前和上市后的套利機會,進而攫取倍數級的回報。這其實就是福耀玻璃一級半市場的一種高級裂變。 然而,這顆裂變的種子,要生根發芽長成大樹,就必須找到孕育乘法級增長、產出倍數級果實的土壤。在成立優勢資本的那段日子里,吳克忠反反復復地問自己:中國市場的乘法究竟在哪里? 當時,國內的同行們迷信美國市場的投資方向,將全部熱情傾注于諸如互聯網、高科技等新興產業,而完全屏蔽國內的傳統產業。 于是,吳克忠果斷地撲進廣袤的傳統產業。為了發掘那些優質的土壤,他不惜率領團隊深入經濟發達的華東、江浙一帶,一個縣一個縣、甚至一條街一條街的搜索,如同挨家挨戶賣產品的推銷員。 真正殘酷的現實,不是尋找過程的迷茫感,而是驚喜地找到一塊優質土壤,卻被一個意想不到的變量,打斷了增長乘法的啟動。 ![]() 后來的事實證明宅急送錯過了高速擴張的最佳戰機 2003年,吳克忠接觸上了快遞行業風頭正健的宅急送。前后足足花了三個月時間,吳克忠與宅急送董事長陳平幾乎都要簽約了。誰知陳平的哥哥、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在最后一刻出面反對,原因是不愿意因為外界資本的進入而失去控股地位。 老板一句話,吳克忠的一切努力化為烏有。 直到2005年,優勢資本投資的項目都屈指可數,上市套利更是遙不可及。不過,這些無奈與束縛,反而激發了吳克忠這個福建男人性格中的拼搏不屈,此時的他就像一塊生石灰,越是被潑水,越是熱氣騰騰、斗志昂揚。他開始追問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市場的資本乘法究竟該怎么做? 突破口:泉州模式 在創業初期,吳克忠如同一個不辭辛勞的樵夫,率領優勢資本披荊斬棘、翻山越嶺地探索一個問題——究竟哪座山頭,才能開出乘法增長之花,結出倍數回報之果? 2005年,泉州已經崛起了一批諸如匹克、安踏、九牧等極具知名度和增長潛力的企業,恰好泉州市政府也希望從資本的角度,來深度激活泉州企業的品牌競爭力——這正是優勢資本求之若渴的市場突破口! 2007年初,吳克忠回到福建過春節,發現匹克2006年銷售額達6個億,初具泉州模式的特征。在這樣的背景下,吳克忠找到匹克老板許景南,胸有成竹地告訴他,其實匹克每年的增長可以達到198%! 吳克忠做了一道簡單的乘法運算:泉州的企業有三個增長支點,一是單店銷售的增長,這方面匹克可增長15%;二是門店數量的增長,國內市場的開店成本較低,匹克每年開店的增長空間可達50%;三是產品線的增長,比如匹克以前賣籃球鞋,現在將增加網球鞋,以前賣運動服裝,現在增加運動化妝品,這方面每年也可為匹克帶來15%的增長。三個增長支點相乘為115%×150%×115%=198%。 2007年4月,匹克整體作價8000萬美元,吳克忠聯合昔日交大校友沈南鵬,優勢資本和紅杉資本各出300萬美元,完成了匹克第一輪融資。 短短半年多時間,匹克按照吳克忠的乘法公式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11月匹克第二輪融資的作價竟然暴增至10億美元,此時優勢資本的投資回報率,就已經高達12倍! ![]() 吳克忠在2017商業模式中國峰會上演講 乘法進階 吳克忠深知,唯有使自己的乘法演算變得更精確、更迅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于是,在區域合伙人的項目網絡上,他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系統化、精準化升級—— 第一,在四川德陽、河北廊坊等地,與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合作,按照優勢資本與產業引導基金4比1的出資比例投資項目。這樣一來,當地政府將不遺余力地推薦優質項目,而且還有地方政策的支持。 第二,與工商銀行成立一支5億元的基金,這也是工行首次與國內投資機構聯手合作。工行看重優勢資本對客戶的價值提升,而優勢資本則看重工行的項目渠道。 第三,在GDP高速增長的重慶、佛山募集專門的區域基金,在區域合伙人網絡的基礎上,更加精準、深入地發掘高增長的企業。 在這張縱橫交織、巨大又精深的項目網絡上,吳克忠的增長乘法日益精進。從2009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半年內,優勢資本一共投了碳源科技、同濟同捷、怡成生物和神霧熱能等12個項目,涉及金額達7.1個億。 如今,在創業投資的電視節目上,吳克忠總愛穿著一身淺灰色的西裝,瞇著雙眼笑呵呵地出現在公眾面前,然后聲音洪亮地重復他的名言:中國資本市場缺的不是錢,而是投資機會。 (本文原載于《商界》2010年10月號,本次刊發有刪節) 作者:周攀峰 曹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