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赫章縣達依鄉如何打造原生態喀斯特養生產業集群區
“站在脫貧倒計時時刻表前的新時代的‘老紅軍’ ”專題系列報道之三: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時報 訊 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 李才武/文 劉世艷/圖) 一條清澈的小河從鄉政府所在的移民街旁流過,但昔日這里卻少有發展的詩情畫意。作為移民建鄉之地,在烏江北赫章,達依除了紅紅的櫻桃較為出名,而又在2004年與赫章首屆櫻桃節失之交臂外,由這里的特色果蔬而來,在達依,早就有了一個又一個關于挑戰貧困的“小打小鬧”的故事。而今天,這一切終于變了!因為短短幾個月時間,這里發生的一切足以讓人震撼!而這些震撼的背后,卻是來自對喀斯特的深度銓釋背后的文化智慧戰貧。喀斯特原生態養生產業集群的創建,使這片土地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
赫章縣達依鄉黨委書記舒榮(左)陪同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深入坪子村采訪
2016年5月17日,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來到達依鄉,在鄉黨委書記舒榮的陪同下,深入大山深處,海拔高達1650米的坪子村,實地看變化,感受產業布局給昔日的窮鄉帶來的深刻轉變。 “沒資源、沒平地,也沒文化!”舒榮這樣描述達依。作為赫章縣城身邊的喀斯特,達依如何在經濟社會發展上走出一條路?不少人為之困惑,或迷茫。 舒榮,這個赫章縣有名的筆桿子,曾作為教師、縣報社記者,后來到縣機關工作人員,擔任縣委辦一些要職直到出任達依鄉黨委書記,從當年用他的優美的文筆描繪貴州屋脊行走烏江源開始,關于喀斯特,在他的心靈深處,就留下很深的印痕。“縣城邊上的喀斯特!”他這樣描述達依鄉。 ![]()
坪子村大棚內農戶正在勞作
站在坪子村蔬菜大棚旁邊,聞訊趕過來的該村村主任陳再剛和副支書周遵會告訴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再過一個月,就可吃到棚里種植的西紅柿。目前,從山東引進種植的西紅柿長勢良好。首次在村里打工的村民為之興高采烈。“游在坪子,玩在坪子,吃在坪子,樂在坪子”,一個原生態喀斯特的新型發展模式,只用三個月,就出現在達依的坪子村。 對于這個新型的喀斯特發展模式,縣財政拿出30萬元投入,縣交通局則把它作為一個幫扶的示范點。 坪子村的發展模式很有吸引力:農技人員領辦;村支兩委和群眾合辦;特惠貸聯辦。 這樣一來,四季蔬菜四季果的達依,運用原生態、綠色無污染的產業集群,就可戰勝喀斯特。 ![]()
傳統農業村種上了大棚,為達依發展喀斯特原生態養生產業集群打下堅實基礎
走進畢威高速路橋下方不遠的達依鄉娛樂村,抬頭看,上面山腰上是一座新建的紅色大廟,而下方,就是鄉里不露聲色在打造的娛樂村特色農家樂。 2004年,達依鄉錯過了舉辦櫻桃節的機會。但今天,精明的達依人卻把達依紅櫻桃釀成了葡萄汁般的櫻桃酒。席間,達依農家菜,見證赫之味的親情濃烈。記者嘗一嘗櫻桃酒,才一舉杯,就聞到櫻桃果香猶在,而其味似果汁,又似一味淡淡的水酒,是為達依櫻桃酒特色。當晚,記者貪杯,一口氣飲下10幾杯櫻桃酒,到晚間,終于感受到翻腸倒肚的感覺。醉意朦朧間,記者寫下這樣一行字:不品達依櫻桃酒 , 死后或將下地獄! ![]() 從山腰上所看到的綠色達依 年初以來,達依鄉以全縣“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加快打造興發-水塘堡-城關-達依-野馬川同城化”為契機,積極謀劃,自覺融入縣城經濟文化圈,大力建設美麗花園、清香果園、生態菜園、休閑樂園、幸福家園“五園”鄉。 達依鄉鄉長饒梅,這位紅顏不輸達依紅櫻桃的女鄉長,席間展望了達依鄉原生態旅游及產業集群打造的美好前景。 喀斯特不是窮魔,是展開文化智慧戰貧后的達依的大銀倉,以達依喀斯特特有的“黑洋大箐”般的生態環境,站在赫章脫貧倒計時時刻表前的達依人,充分抓住縣城干道改造和縣城高速聯通野馬川、而達依聯通這個高速通道的契機,在大旅游定位下的新赫章,以原生態產業為龍頭,把經濟發展定位于喀斯特原生態養生產業集群化,打造“五園經濟”,使得今日達依“生態文化化,文化生態化”。 ![]()
娛樂村原生態瓜果
美麗花園。沿212省道的“銀莊—娛樂—海馬—和平”一線,規劃引進良種,科學種植,萬畝櫻花將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清香果園。重點打造“海馬-娛樂-和平”櫻桃產業鏈,引進大櫻桃、軟籽石榴、枇杷等經濟作物全面推廣種植。目前已形成以櫻桃、大櫻桃,軟籽石榴,枇杷三大經果林板塊為主的達依原生態清香果園,今年果熟季預計投入市場水果共計300余噸,果農盈利近百萬元。 ![]()
特色農家菜飽游客口福
生態菜園。認真謀劃海馬、娛樂露天蔬菜種植,立足現狀采取成立5戶聯種聯銷、規范化種植、統一銷售的小型集體經濟,目前種植100余畝露天蔬菜循環投入市場;重點打造坪子大棚蔬菜種植基地,群眾集資、“特惠貸”農戶籌資新建大棚種植蔬菜,由農技人員提供技術指導,幫助群眾發展農業產業化建設,目前新建生態大棚100個,蔬菜種植50余畝。 休閑樂園。加快民園福利服務中心建設,完善老年人健身、娛樂、休閑、生活場所,實現老有所住、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規劃建設清河文化廣場、機關大院與移民街組團,傍山臨水、游人不斷,重新塑造人氣聚集、人杰地靈的行政中心,與娛樂村農家樂、元地村野外燒烤相呼應,形成集休閑、娛樂、餐飲、嘗果的群眾休閑大樂園。 幸福家園。繼續完善通組、連戶、斷頭路建設,大力整治突出水電問題,全力推進清河集鎮規范化建設,提高群眾幸福指數、構建達依幸福家園。 ![]()
達依櫻桃酒,喀斯特奇珍
今日達依,敞開懷抱。從畢節市政務中心出發,只需50分鐘車程。高速通道打通后,從赫章縣城出發,只需5分鐘車程,從即將打造的紅色歷史文化名城野馬川過來,也只需5分鐘車程,一個原生態的喀斯特養生產業集群的打造,使得達依成為七星關區的后花園,赫章人的生態家園,還使得這里將成為一處原生態喀斯特果蔬集散地。 生態文化化,而文化生態化。在達依,人們把櫻桃文化做成了櫻桃酒,把農家菜做成了生態樂,把過去人們不愿去的山鄉和窮村變成了生態樂園,把過去很不起眼的一處僻壤做成為一個原生態的果蔬集散地。一邊品櫻桃酒,一邊談達依發展,鄉長饒梅臉紅紅的,贊同中國大河風暴對達依的經濟發展觀察。她說:打造喀斯特原生態養生產業集群區,鄉里這樣想,也開始這樣做! 2004年的野馬川櫻桃節使人記憶尤新。而現在的事實是,當平山鄉“搶走”了野馬川櫻桃節后,多年以后,達依人讀懂了喀斯特,開始運用喀斯特,也憑借喀斯特大發其財。櫻桃酒,只是他們的一個創建。 原生態喀斯特,達依當仁不讓的品牌。原生態喀斯特,是達依對自身的一個理性認知。 而做好這個品牌,如規劃一些特色喀斯特民俗風情村,在民居風格上進一步進行有益的探索,中國大河風暴發現烏江報道組將對達依進行一些策劃,回敬饒梅鄉長和達依人民。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