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江蘇新聞周刊 訊:·馬如金 劉建平
江寧百家湖全景 正是牛首山的銀杏、香樟搖曳出生命的韻律,遍布古城的法國梧桐舞動碩大的身影,頻頻向中外游人致意之時,筆者有幸從六朝金粉之地的南京,來到霧氣氤氳的秦淮河穿境而過的江寧。瞬間,一方碧水藍天山青地綠的絕佳境地,倏地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是江寧嗎?”一個瞬間膨脹了的大問號迅捷“攻占”了每個人的腦海。有同行提醒說:“這確是江寧。”他繼而補充道:“唐代大詩人岑參筆底留下描寫南京昔日深秋厚野景象的詩句――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早已隨他而去了……。”“哦,真是翻天覆地、不可想象啊!”大伙個個口中發出了由衷地驚嘆。 筆者手中的一份資料顯示,江寧確是一塊魅力四射的土地,無論是從南到北、從西到東,還是從城市到農村,只要你走進這片土地,你便會到處感受著城市的脈動:國家級江寧開發區早已名揚海內外,數十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區內;全區綜合實力新千年伊始便進入蘇南第一方陣,并成為位次居中的全國百強縣(區);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多個領域榮膺全國先進……。現在,1561平方公里的土地,隨處都透射出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山水靈氣:青龍山的秀美,湯山猿人的聰慧,湖熟文化的精深,天印山的傳奇,陽山碑材的訴說和秦淮秀水的揚波等等等等,無一不折射出江寧作為南京六朝京畿之地的無限誘人之處。然而,當你真正融入這片活力迸發的土地,你便會發現,最讓你嘆為觀止的,當數這座快速發展城市的青山、綠地、碧水、藍天!環保,真正意義上的讓這座新興城市變得美麗、誘人、和諧、最具活力、最讓人陶醉、也最讓人驕傲!大力度的環保舉動緊隨和呵護城市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眼前的江寧凸現出“山水相依、林路相映、人城相宜”的生態新格局。江寧,正成為南京市、江蘇省乃至全國縣(區)行政區劃中最具影響力的熱土之一! 然而,江寧的今天又是來之不易的。分管環保工作已10個年頭的江寧區政府副區長陸蓉對此體會得很深、很深。她說“光環鮮亮的背后,則深層次地解讀了上級各級領導機關、特別是江寧區委、區政府領導的決策正確;同時也詮釋著江寧全區人民心血和汗水的付出。” 覆蓋拉網式推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江寧是塊風水寶地,但從來就不是一塊脫離了臟亂差的地域。曾經,農村中多年養成的陳規陋習,生產發展、房屋建設和各類家庭小作坊的出現等等,都給農村環境美麗、整治、凈化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在一次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專題研討會上,與會領導形成一致共識:“生產要發展,生活要改善,社會要進步,但前提是要確保可持續發展,確保人民的身心健康,確保造福子孫萬代,離開了這個前提,一切都無從談起”, “從這個意義上講,在農村開展拉網式環境連片整治,不僅十分必要,而且是當務之急。”根據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指示,結合上級的統一部署,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從2011年起,利用五年時間對全區農村環境開展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了確保這項帶全局性的大行動取得實效,他們選擇了該區東部地區的湯山街道和湖熟街道作為試點示范片區,專人組成班子,擬定方案和工作推進計劃,先行行動、強勢推進。經過兩年的努力,涉及面積72.69平方公里、覆蓋100個自然村的整治工作大獲成效。首先是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兩個示范片區建成污水處理設施74套,鋪設污水管網323公里,接管13193戶,日處理能力達到2490噸,污水處理庇達75.5%,尾水水質均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其次是垃圾處置體系實現提檔升級。改造升級垃圾中轉站2個,配置垃圾桶1898個、電動三輪保潔車94輛、密封式垃圾運輸車18輛、8噸壓縮式垃圾車2輛,實現了垃圾日產日清、無害處置,定點存放清運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再其次是村莊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兩個示范區外墻出新286萬平方米,新增綠化27.49萬平方米,新建村民休閑廣場84座,新增村級道路53.5公里,新增太陽能路燈1126盞;實現河塘清淤62萬方。 在東部地區試點示范工作取得十分理想的成效后,區委區政府提出:江寧要緊抓國家“以獎促治”機遇,結合全區環境整治重點,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加大投入、高效推進,再掀綜合整治工作的新高潮。2014年,江寧又組織全面整治再動員,一鼓作氣建成谷里、江寧兩個示范片區,加之湯山、湖熟兩個片區,共完成了4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覆蓋的拉網式綜合整治示范區,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整治模式。四個示范片區的整治效益也大為增加:覆蓋33個村(社區)共176個自然村,直接受益人口7.49人,面積175.99平方公里。處理污水收集管網525公里,新增污水處理設施152套,日處理污水5055噸。此外,改造了4個垃圾中轉站,建成廚余垃圾處理站2個,配置各種垃圾收集、清運車185輛,設置垃圾箱2855個。并進行河塘清淤92萬方,拆除和廢棄豬圈760余處,出新墻面586萬平米;建設花壇1220余個,鋪設村級道路83.5公里;安裝太陽能路燈978盞,綠化造林57.49萬平米,建成村民休閑廣場和文體活動場(室)214個。 面對如此巨大的整治成效,國家環保部、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先后3次在中國生態文明門戶網站、環保部主管的《中國生態文明》雜志,向全國推介了江寧的經驗做法;江蘇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也多次在江寧召開現場會、推進會,把江寧作為全省、全市的典型重點介紹,推動整個面上的工作。面對國家、省、市各級的鼓勵、肯定和推介,江寧沒有盲目樂觀,沒有固步自封,而是自加壓力,向綜合整治的決戰推進。在區委區政府堅強領導、全區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區以點亮、線暢、面美為目標,逐步延伸,擴大區域,使全區最終達到全面開花、片片相連、整體推進。截止今年9月,全區已全面實現1818個村莊的第一輪整治全覆蓋,無一漏網,無一不達標。對此,基層干部們說:“以前搞過的整治是小打小鬧,這次是玩真家伙,全是硬指標,來不得半點馬虎。” 如果說,江寧此次推開的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大行動,是一次環保大動作,其環境收益是相當大的,那只能說是歸結得對但不全對。因為,江寧太會放大整治效應了,他們把環境綜合整治同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在對示范片區村莊全面整治、提檔升級的基礎止,重點打造黃龍峴、大塘金等一批“金花村”,實現村莊環境整治更高層次的“轉型”,拓寬農民創業增收的新途徑,這可算是高明之招。據有關資料統計,僅2014年,江寧全區農民的人均收入就18160元,示范片區的農民人均收入達19620元;全區休閑農業接待游客78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約13億元,農家樂經營戶戶均月收入約5萬元。這真是整治了村莊環境,帶富了農戶農家。不僅如此,江寧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還明確要求全區上下借助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推開美麗鄉村建設。對此,他們以創新實施“千村整治、萬村示范”工程為抓手,制定了《江寧區村莊布點規劃》和《江寧區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導則》。在明確了整治村莊的前提下,同時劃分為示范村、重點整治村和一般整治村三個層級,依次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眼下,他們已建成西部美麗鄉村示范區35平方公里啟動區。同時,他們還別出心裁提高層級,通過綜合整治,促進各類生態細胞的快速孕育。截止目前,江寧全區100%的街道建成國家生態街道,94.4%的行政村建成生態村,89.1%的社區建成綠色社區,94%的學校建成綠色學校。可以說,現今各類靚麗的村莊在江寧大地星羅棋布,片片綠蔭和花木掩映的景色隨處可見。江寧,可是地道的真綠色,真美麗,真誘人! 動真格嚴治大氣、水環境和污染減排 江寧的美,從真正意義上講,是少不了新鮮的空氣和清碧的水源的。然而,大凡了解江寧的人都知道:江寧缺水。雖然,江寧坐落在揚子江的東南岸,境內也橫躺著一條母親河――秦淮河,還有多塊像仙女眼睛般閃爍的紫清湖、楊柳湖、銀杏湖、南山湖、蟠龍湖、梅龍湖等。但就總體而言,一個體量相當于中等城市的百萬多人起居和生產灌溉的地方,如果大旱必全區水源告急。正因為這樣,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要求全區把緊缺的有限的水資源保護好,把生產生活的污水管控好,把與水有親緣關系的大氣環境治理好、保護好,就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一件大事。既是大事,環保部門的同志肯定是首當其沖把它當作分內事,向著保護大氣、水環境和治污減排的前沿陣地挺進!隨之,江寧大地上治霾、治水、治土三大戰役全線打響。 首先是推行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陸蓉在區政府有關專題會議上提出:“在資源問題上,要按照誰保護、誰受償,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治理的要求,形成生態損害后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在她的建議和推動下,全區相繼建立健全了生態補償資金管理體系,并突出確定了基本農田、水源地重要生態濕地、生態公益林等生態補償重點。全區還逐步提高對生態紅線區域的生態補償標準,完美了“雙向補償”政策。在此基礎上,全區還全面推行現有企業排污權有償使用,建立“刷卡排污”企業排污問題控制新模式,積極推進排污權質押貸款試點工作。區里還大力推行綠色金融,引導信貸資源向節能、減排、降耗、高新技術等領域聚集。 其次,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是推進環境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這種方式將污染治理從“誰污染、誰治理”轉變為“誰污染、誰付費”,第三方可將污染集中處理,不僅有利于政府監管,而且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此基礎上,區里完善政策條規,創新治污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機制,積極探索“節能醫生”、節能量審核、碳排放核查等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環境污染治理建設第三方運營。通過企業合作、院地合作、政企合作,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選擇技術、管理成熟的第三方企業,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服務。同時,完善有關配套政策,明晰政府、排污企業和第三方企業的義務和責任分工,實現社會各類主體參與治污。 第三,大力實施“藍天清水凈土增綠”工程。嚴格落實“灰分低于15%,硫分低于0.7%”的煤質管控措施,全面推進燒煤機組關停和“煤改氣”;從嚴執行水泥、化工、鍋爐排放新標準,推進熱電、化工超低排放治理,開展煙塵粉尖治理的有機廢氣深度治理,嚴控企業無組織排放。為了有效治理揚塵問題,區里專門組建了“揚塵辦”,強化對工地揚塵的管控。同時,推行全面開征建筑工地揚塵排污費,確保各類工地落實揚塵污染控制“九個100%”標準,從而使全區的PM2.5、PM10、降塵量均值逐年下降,連續2年被南京市評為揚塵防控先進單位。此外,江寧區還同步對高污染車輛采取限行措施,“冒黑煙”車輛一律實行“暫扣行駛證并限期治理”的強制措施。全區共淘汰黃標車9400多輛,位列南京市第一。在廣大的農村,則采取了強有力的措施堅決落實秸稈禁燒責任,確保“零火點”。對餐飲業的油煙監控則實行屬地負責任制,面上控制率確保達到80%以上。因此,從2007年江寧區強勢推進污染減排開始,連年超額完成南京市政府下達的4種方面污染物減排任務。在大力度開展大氣污染治理的同時,江寧區還堅持防、治相結合的原則,全力推進水環境治理。他們對石化、化工、醫藥、食品加工等行業廢水強制進行深度治理;對納入太湖流域管控的地區和長江流域,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削減了污染物排放總量。在確保飲用水水源地等水質較好、水體穩定達標、水質不退化的同時,集中力量治好劣V類水體,消滅一批影響群眾多、公眾關注度高的城鎮黑臭水體,帶動一般水體污染防治。 在治理水環境的過程中,江寧區特別強調推行河長制。區里為此特設了“河長辦”,對全區30條骨干河道、72座在冊水庫實施“河長制”管理。2014-2015年,全區列入省、市河長制管理的河道全部通過考核驗收,其中,外港河通過省級驗收。全區列入南京市河長制管理考核(全市共106條)的9條河流中,解溪河、橫溪河、湯山河位列前3位。在推行河長制的同時,全區還集中開展了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關停整治長江取水口沿線21家砂石碼頭、船廠,使區域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始終保持在100%。江寧區因此被南京市環委會表彰為2014年度區長環保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先進單位,位列全市第一。 大強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昭示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意味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變,是關心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針對對經濟快速發展與資源約束趨緊的矛盾,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合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大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科學合理的生態補償機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及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按照江寧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的說法,“江寧沒有別的選擇,只有昂首挺胸,按照一優、二節、三保、四建的原則大踏步向前走去。” 首先是優化土地空間開發格局。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的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要下大力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青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按照江寧區委三個“500平方公里”的發展戰略,區里設置了生態、土地、水資源三條紅線,構建起“資源集約、人地和諧、生態良好、永續利用”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倒逼江寧立足有限空間高質量發展。劃完77塊生態紅線區域,總面積約為523.88平方公里,占全區國土面積的33.56%。同時,對全城山林、水體、濕地等生態敏感區劃定紅線,禁止除生態修復以外任何形式的開發,高效保護水源涵養區、地質公園、公益林等15個重要生態功能區。區里還著力構筑以生態廊道為軸線的不開發區域板塊,維護水系保護廊道和關鍵物種遷移廊道,并構建長江生態廊道、牛首山――云臺山生態廊道、秦淮河生態廊道、安基山――青龍山――祖堂山生態廊道、橫山――云臺山――馬頭山生態廊道“三縱二橫”生態網架。還建成了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上秦淮”濕地公園和中華虎風蝶保護區。 其次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全區大力倡導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區里要求全區相關單位要用好城市建成區道路紅線與建筑紅線之間每一寸土地,緊盯臨街臨岸臨企每一塊空地,見縫插綠、開墻透綠、立體增綠,序時推進道路增綠工作和街心游園“綠肺”建設,全力構筑“人在景中、城在林中”的生態景觀。全區先后建成10個“森林街道”、813個“綠化新村”、22個省級綠化示范村、5個省級綠化標準化示范村。同時,還建成20個街心公園、41個市級星級園林小區、20個星級市民廣場。此外,全區還關閉采石企業220多家,通過平臺復綠、刻槽復綠、立面掛網復綠等方式,加大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共完成廢棄露采礦山植被修復1400多萬平方米;利用廢棄采石宕口建成一批市民休閑文化廣場、森林公園和省市生態修復示范工程,形成了京滬高鐵、寧滬寧杭高速沿線綠色風光帶,構筑了江寧東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區。目前,江寧全區森林覆蓋率提升至27.2%,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4.9平方米。 再次是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江寧區出臺措施,全區以實現“凈化、美化、綠化、亮化”為目標,著力推進全區城鎮251個居民小區、1080條路街巷環境整治,拆除各類違建350多萬平方米,清理門頭字號、沿街校牌和高速廣告13000余塊;增設休閑健身場所239片處;清除衛生死角2200多個,集中解決了環境臟、建設亂、秩序差的問題。 在整治行動中,全區還關閉畜禽規模養殖場273個,實行糞便無害化處理74家,全區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率達95.8%;精心打造的“500平方公里美麗鄉村”,有10多個獲“全國最美村鎮”稱號,2014年,吸引780萬游客光臨,實現綜合收入13億多。 再其次是加強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確保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的重要舉措,是構建“源頭預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體系的實際約束機制。近幾年,江寧區先后制訂出臺了《南京市江寧區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中共南京市江寧區委南京市江寧區人民政府關于打造綠色江寧,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決定》、《生態文明考驗辦法》和《江寧區生態紅線區域保護監督管理、考核評估細則》等10多個文件規定。這些文件規定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全區科學發展考核體系,完善領導責任制、任期目標制、責任追究制,生態文明考核的權重和分值達到20%,強化了剛性約束。同時,還強化了環境準入,從源頭控制污染增量。近三年,全區否決或勸阻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生態環保要求的項目上近40個,為生態文明建設把好了第一關。此外,全區還創新治污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機制,公開向社會購買環保服務,推動了環境監測、遠程監控、污水處理第三方建設、管理和運營。 把環境執法監管貫穿工作全過程 環境執法是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經濟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手段,缺少了環境執法或者淡化了環境執法,許多美好的東西就有可能不復存在或者面目全非。比如,遍布江寧的意楊、雪松、香樟、垂柳、白玉蘭等等,就有可能枝殘葉落;新濟洲被列入中日、中澳候鳥保護協議的34種和9種候鳥就會遭災或飛走;扮靚江寧的青山、綠水、藍天、綠地就有可能消失殆盡;江寧人引以自豪的花海、濕地或將從此消失;澳大利亞惡化的農場、哥斯達黎加瀕臨荒漠化的熱帶雨林,就有可能在江寧出現悲劇的翻版……。不讓江寧的環境給世人和后人留下遺憾,除了建設和打造之外,嚴肅執法,是唯一不可或缺的選擇! 新千年到來以后,江寧區在環保領域開展了一系列的執法監管大行動。他們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抓手,深入開展建設項目,危險廢物、街道工業集中區、餐飲油煙、超標排放、揚塵防控、污物處理、無證無照黑作坊、“新五小”企業系列執法監管行動,解決了一批群眾反復投訴的突出環境問題。近幾年,全區相繼關停淘汰了水泥、化工、選礦等嚴重污染企業121家;關停“三高二低”企業149家;限期治理污染企業184家;關停長江子匯洲飲用水源取水口海岸線21家船廠和碼頭;強制性完成315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并開展了196家企業循環經濟試點、40家企業創建環境友好型活動;還完成了210家企業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14年,為實施青奧環境保障,區環保部門還對378家建設工地、358家企業采取了臨時管控措施;完成了25家“三高二低”企業關停整治、9個突出環境問題整治、5家涉重與太湖流域電鍍企業關停整治、7家重點風險企業環境安全達標建設、5家揮發性有機物企業整治和44家企業強制性清潔生產線審核、129家重點污染源與風險源督查督察工作。同時,取締無證無照黑作坊和小電鍍、酸洗、化工、塑料加工、洗碗等企業476家。 在大力加強環境執法的同時,環保部門還把在執法中遇到和發現的全區細顆粒物(PM2.5)超標,灰霾、水體污染等影響群眾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反映給區領導。在區委區政府的重視和推動下,全區先后建成21座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廠,實現日處理能力達36.5萬噸。此外,他們還加大推進外港河、中心河、玉帶圩等黑臭河流整治,完成清淤1265面、區街道河道78條,同時還開展了中小流域治理,加強了對72座水庫、2個區級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管理。2014年,全區地表水質達標率達85.2%,Ⅲ類以上地表水達標率52%。此外,全區還削減化學需氧量2289.79噸、氨氮331.64噸、氮氧化物1870噸,遠遠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指標任務。 深秋時節造訪江寧,融入這方青山、碧水、綠地、藍天的地域,隨處可聆聽到從山林中演奏出的和暢而悠揚的音樂。只是,被收獲漲滿了的都市,則又到處以金黃的底色詮釋和炫耀著風調雨順對大地的赤誠。望著原野那塊塊金色的鑲鐫,翻閱著近幾年江寧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從全國、省、市、區各級獲得的榮譽清單,江寧人感到:榮譽只屬于過去,只屬于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屬于全區環保人的努力,屬于全區人民的奉獻。擺在江寧環保人面前的擔子還很重、很重,江寧環保人權作把這在秋天里的收獲,化作片片秋葉,讓山野的風把它吹向忘卻的角落,在來年的春風里重新播種,把希望和企盼都盡情地深播大地,換來年年歲歲的豐收…… 更多新聞資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