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圓夢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演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如期舉辦,此次活動的主題是“弘揚中華文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出席本次展演活動的領導和嘉賓有: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武韜、中國關工委辦公室主任陳江旗、中國關工委事業發展中心主任郎亞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原常務副臺長于廣華、國家大劇院副院長趙鐵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顧問 原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羅楊、著名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殷之光、中國廣播電視總臺《舞蹈世界》欄目制片人白志群、中國廣播電視總臺少兒頻道導演尹永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學會會長陳小蕾等。 圓夢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演活動-青少年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吸引了來自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的7000余位少年兒童的熱情參與。展演活動現場,孩子們用故事講述、詩歌朗誦、舞蹈、相聲快板等多種表現形式,傳達著對于傳統非遺文化的喜愛,同時也體現出非遺文化在新時代少年兒童中傳承的任重道遠。 他們用故事講述著非遺文化傳承的使命、用節目展演出非遺文化與童真童趣的融入,用語言這個文化載體,將一段段經典的傳統文化故事,一首首時代的文化頌歌從孩子們的口中傳頌。讓孩子們從小接觸非遺、愛上非遺、在成長中自覺地學習非遺。讓更多的少年兒童參與到展演中來,將非遺故事不斷的講述和傳承下去,讓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總導演冷冰(巴特爾)已經連續五年策劃并導演了“圓夢北京-青少年學習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演”,冷冰(巴特爾)作為制片人制作了電影《莫斯科離大同不遠》、《撲蝶》、《參娃與天池怪獸之瑞雪兆豐年》等電影。 在今年八月份的圓夢北京系列展演中,總導演冷冰(巴特爾)說出了對非遺的幾點看法:“我國上下五千年多的歷史文化沉淀,有著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然而當前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著瀕危、衰退,甚至消失的危機,因此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尤為重要,而保護的意義就是為了能更好的傳承下去,這也是我做這個非遺展演的意義,在保護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上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圓夢北京系列展演活動我已經連續指導了四年,今年是第五年,每一年我都接觸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和許多專業的傳承人。”總導演冷冰(巴特爾)講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國家現在已經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將這些非遺文化傳承下去。通過這幾年的活動,我認為非遺的傳承主要靠兩方面。一是提高傳承人的意識。在過去,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由傳承人的口傳心授而得以代代傳遞、延續和發展的,他們掌握著祖先創造的精湛技藝和文化傳統,代代相傳是文化乃至文明傳承的最重要的渠道,但很多非遺文化隨著老一輩的逝世而消亡。而現在,保護和延續非物質文化遺產關鍵是要保護傳承人,這一點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我們通過圓夢北京系列展演這樣的活動,積極鼓勵青少年了解非遺,學習非遺,傳承非遺,幫助青少年更加深入地領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悠久歷史。另一方面是重視教育的傳播方式。教育是人類文化記憶傳承的重要方式,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教育活動也成為支持、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們鼓勵和支持一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內容和文化遺產知識納入中小學的教學計劃、編入教材,組織參觀學習活動等,來激發青少年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情,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但是,在有些地方傳承非遺的專業人員極度匱乏,特別是在一些較為偏遠的鄉村,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源地,教育工作者自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不足,沒能力從理論上對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課程做系統規劃的情況下,就在學校教育全線鋪開,極有可能使效果事與愿違。因此我們圓夢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展演活動的任務更為艱巨,我們在鼓勵青少年學習、展示的同時通過影像把這些非遺文化記錄下來,再傳播出去,讓全世界更多的觀眾去關注非遺、感受非遺、傳播非遺,那我們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責任編輯:海諾) |